河蟹顫抖病
河蟹顫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環爪病、中華絨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當前危害河蟹最嚴重的一種疾病,我國將其列為三類動物疫病。該病的病原尚無定論,主流報道的有病毒和螺原體,在病毒性病原中報道較多的有中華絨螯蟹呼腸孤病毒。
流行季節較長,4-11月均可發生,在7-9月高溫期發病嚴重,死亡率較高,自春季幼蟹下塘到養成的全過程中均有發生,各個生長階段的河蟹都有發病的病例。患病蟹的規格,以150-200g/只的河蟹較為嚴重,死亡率也高。有的地區發病率高達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發病嚴重的甚至絕產,是當前危害河蟹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
癥狀與病理
病蟹反應遲鈍、行動遲緩,螯足的握力減弱,吃食減少以致不吃食;鰓排列不整齊、呈淺棕色、少數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緩慢或不凝固;最典型的癥狀為步足顫抖、環爪、爪尖著地、腹部離開地面,甚至蟹體倒立。
病蟹出現肝胰腺變性、壞死呈淡黃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內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縮水腫,有時頭胸甲(背甲)的內膜也壞死脫落;最后病蟹因神經紊亂、呼吸困難、心力衰竭而死。
防治方案
首先要做好養池塘的淸淤、消毒及培水工作。
要選擇健康無病毒的池塘進行放養。
飼養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水質及各種理化因子的變化。保持水體的相對穩定。
投喂營養全面的顆粒飼料,
堅持巡塘,定期檢查,正確診斷,積極治療。養殖過程中定期采用微生態硫細菌顆粒底改。保持水體的相對穩定,采用碘、氯、等系列消毒劑進行池塘消毒,殺滅抑制水體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飼料中添加高能vc、肝膽酶、誘食促長素、營養液等提高體的免疫力,改善腸胃微循環;同時加抗菌肽等抗菌藥物控制蝦體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品 名:硫細菌顆粒底改
原料組成:硫細菌,超耐低氧高分解型復合菌,有效活菌數≥5億cfu/克
產品性狀:顆粒狀
適用范圍:蝦、蟹、海參、鮑魚、鰻魚、烏龜、甲魚、黃鱔、海淡水魚等
用法用量:直接潑灑池塘,如有粉塵一同灑入池塘。
強力改底:本品500-750克/畝·米,使用1次,2-3天將污黑的底部氧化為淺黃色并去除硫化氫(硫化物);
定期改底:本品333克/畝·米為基本用量,3-4次/月,調水改底,將池塘底部氧化,防控硫化氫產生,保持在淺黃色。
控制疾病:本品與“噬菌蛭弧菌”或“生物消毒劑菌粉”調水改底;“肝膽防治專用酶”或“空腸空胃寶”拌料,可有效解決因弧菌和各種毒素引起的空腸空胃(ems),偷死、掉苗、腸炎白便。本品用量為750克/畝·米,使用1次。本黃金組合眾多廠家反饋高達60%以上。
產品特點和主要功效:
本品超耐低氧,強力去除水體或者池塘底部有毒硫化氫(硫化物),將污黑的底部氧化為淺黃色,并可用硫化物檢測設備驗證產品的有效性。
去除毒素(硫化氫毒、藻毒、氨氮毒、亞硝酸鹽毒),抗應激,改善水產養殖動物厭食、吃料慢等情況。
強效分解有機質(殘餌、糞便、死藻),維持有氧狀態,間接增加底部溶解氧。
穩定水色,顯著改善老綠水、濃黑水等老化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