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張孟良文學書畫藝術中心
張孟良,字伯叔,號大司馬,筆名弓子艮,河西老樵,古城洼老民。齋號半悟堂。1928年生人,祖居天津市靜海縣義渡口村。1942年參加革命工作。當代著名作家、書畫家。文學作品著有《兒女風塵記》、《三輩兒》、《血濺津門》、《沽城蕩寇》、《義霸爭雄轉》、《洼淀烽煙》、《紅軍的兒女》等多部中長篇小說及其它文體作品近千萬字。2008年編成《張孟良文集》(八卷),即將與讀者見面。張孟良于文學創作之同時勤于筆翰。他的畫風樸茂無華,別具洞天。繪畫題材十分廣泛,寫意傳神。山水、花鳥、魚蟲蝦蟹以及案頭小景幾乎無所不及。他的繪畫藝術以水墨見長。或先水而后墨,或墨竭而后水,水墨互濟,酣暢淋漓,層次分明,色彩斑斕,艷而不俗。他主張:一幅好畫應具備畫、書、款、印四佳;畫為帥,統領三軍;書為相,輔佐運營;款為魂,生死攸關;印為幟,定國安民。有人說張孟良的畫好,書法更好。并非虛妄。他潛心研究古今書法半個多世紀,飽覽諸子百家力作,從中悟出真諦。吸其精髓,取其妙訣,將真行草隸篆融為一體,破法創新,飽含激情,用筆多變,神出鬼沒,風格奇異。左右手反正筆揮灑自如。大氣磅礴,氣度恢弘,令人驚嘆。他的藝術作品畫中有書,書中有畫。有些界內朋友乍見他的作品共有一種神秘感。半個多世紀的文學書畫所獲獎項甚多。然而他對這些全不在意。談其榮譽來他說:友者所榮,吾之所榮。友者所譽,吾之所譽。友者不榮,吾榮何來?友者不譽,吾之何譽?高山流水,四海知音,書畫能語,何言其它。2007年出版《張孟良書畫選》,同時舉辦個人書畫展。有人贊曰:“前十年沒有,后十年難見”。同年參加北京美術館舉辦的“靜海人”書畫展。他畫的一幅荷花受到中外參觀者的好評。近年來喜愛和收藏他的書畫作品者與日俱增,被津門稱為河西樵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