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廟峰鱘魚養殖有限公司
成都廟峰鱘魚養殖有限公司以養殖鱘魚和高經濟價值的魚類及種植紫心紅薯、獼猴桃等較高經濟價值綠色食品為主,采取以“大園區+小業主”的運作模式,建立“公司+農莊+農戶”的新型一體化農業合作形式,根據農業現代化生產和科研成果轉化,構建一個具有科學養殖和種植、生態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農業產業基地,且按照園林式的規劃建設,將蒲江縣復興鄉廟峰村打造成為一個莊園式的農業公園。成都廟峰鱘魚養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冊資金100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分兩期建設鱘魚養殖池300畝;首期種植紫心紅薯2000畝,二期向相鄰各村發展,總體規模將達到10000多畝,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公司養殖基地、種植基地位于蒲江縣復興場鎮廟峰村,臨溪河穿越全境。經有關水質檢測,臨溪河水中溶氧含量極高,水溫變化在5.7℃—25.2℃之間,富含礦物質,且沒有工業和生活污染,常年水量恒定,具有冬不斷流,夏天洪水期水不混濁的優越條件,正是進行鱘魚養殖理想的自然場所。地貌以淺丘為主,土壤稀松,含大量磷鉀鈣,是種植紫心紅薯、獼猴桃的最適宜地之一。公司以“大園區+小業主”的運作模式建設本項目,使鱘魚養殖、紫心紅薯種植、獼猴桃種植、生態觀光旅游四大優勢產業具備了以下的特點:一、采取以公司規模流轉土地自主發展、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公司+經合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公司為龍頭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對農莊提供技術指導,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生產物資供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指導和統一市場信息服務。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愿,農戶根據各自的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在品種選擇、流轉土地等方面堅持農民自主決策、自主經營。在園區內建立“公司+農莊+農戶”的新型一體化農業合作組織模式,徹底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關系,即農民實質性轉變為農業產業工人。二、引進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形成生態農業循環發展的良性態勢,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農民收入的再次增加;提供了崗位近千個,很好地解決了當地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三、根據產業發展,依托土地整理項目和“拆院并院”項目,結合廟峰村現代生態農業基地,建設新型社區,整村搬遷整村打造,實現村民集中居住,對新居工程的城市風貌、建筑立面、外觀效果、小區布局、風格色調、空間利用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和專業化設計,力爭新建設的集中安置小區具有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內涵,使村民擁有高質量、高品質的居家條件,建設一個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投入1000萬元,修建粗加工廠和引進提取色素的深加工設備。在種薯的基礎上,建立優質原料基地和加工生產線,開辦紫薯粉、粉絲、紫薯飲料、果脯食品以及高新技術的粗加工以及深加工廠。充分發揮紫心紅薯資源優勢,開展食品、醫藥、化工和飼料等方面的綜合加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