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連云港市企業依法依規管理理念,加強與司法律師界聯系,降低經濟糾紛給企業帶來的不必要的物質和精神負擔,助推企業管理法制化、現代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市建材行業協會、市企業家協會、企業聯合會與律師協會、新階層聯合會于 2025 年 6 月 20 日,在我市陽光玥庭酒店共同舉辦“連律鏈企·法治賦能”大講堂。本次助企賦能活動得到了市司法局、工商聯、營商辦的大力支持,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兼市律師行業黨委書記戴濤、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家新、市發改委四級調研員兼市營商辦專班負責人孟鵬球應邀到場,市企業聯合會會長兼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顧永庚、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李松、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張宏、市建材行業協會執行會長翟俊德等領導和來自部分企業與法律界人士共 150 余人參加了活動。本次大講堂由李家新副主席主持、北京市盈科(連云港)律師事務所承辦。

活動現場
李家新副主席在開場主持時指出,法治化是企業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并非約束,而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通行證。期盼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攜手并肩,共同書寫法治賦能產業、規則護航創新的連云港實踐嶄新篇章。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市律師行業黨委書記戴濤在致辭中著重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和法律服務機構應加強協作,為企業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他向與會人員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企業將合規經營、合規管理作為核心競爭力,讓法治成為抵御風險的防火墻;二是以法治激活發展潛能,共同探索法律與產業融合的發展新模式;三是攜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讓每一家企業都能在公平透明的舞臺上競合共贏的機會。
周文元副庭長系統介紹了法院服務民營經濟的五項舉措,包括建立“法院+工商聯”多元解紛機、推行“智能+網格”云立案服務等,并通過典型案例解析,展現法院堅持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維護商事交易穩定的司法理念,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實用的司法指導。凌建豪律師對《民營經濟促進法》進行了系統解讀,剖析其八大亮點,涵蓋首次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解決融資瓶頸等方面。他從立法背景、核心條款和實務影響三個維度展開了詳細分析,指出該法既是民營經濟的 “護身符”,又是發展的 “指南針”,企業應主動研究并充分利用政策,實現規范發展。萬海君律師結合相關經典案例深入警示企業合規風險,提出“制度為根、合規為本”的治理框架,并針對企業治理痛點,提出優化治理結構、強化合規體系、融合黨建與治理等三方面建議。他特別強調,合規不是成本,而是競爭力,企業需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設計”,將合規管理轉化為發展動能。崔義中董事長分析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重要引領作用,指出2024 年 A 股“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顯著提升,呼吁連云港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實現躍升。他還對連云港本土上市公司案例進行了剖析解讀,建議企業應關注國家政策導向,用好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工具,更好實現跨越發展。

市建材行業協會執行會長翟俊德
最后,翟俊德會長代表協會著重談了兩點感想:一是形勢逼人且要順勢而為。當今世界,一方面是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都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另一方面是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疊代升級和大幅度創新人類文明的爆發時代。為此,我們黨和國家領導適時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舉措,要求我們既要面對挑戰和加快創新發展,又要負重前行和開疆拓土。諸如:金融、貿易、關稅戰,智能制造轉型,企業股權混改,碳匯市場交易,數字貨幣發行等等,完全顛覆了傳統企業的管理路徑。對企業而言,倒逼企業治理現代化就顯得迫在眉睫。二是合規治理更要依法而為。國家層面,法治是企業破浪前行的堅固船舵,是保障企業穩健發展的基石。本次大講堂,匯聚各方智慧與力量,將為企業家們搭建一個學習、交流的優質平臺,充分理解法律體檢風險防范和加強溝通聯系,充分發揮各類平臺、機制的作用,助力我們深入理解法治精華,掌握運用法治手段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探索新質生產力下企業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徑,讓法治之光閃耀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角落。企業與協會也要攜手共進,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當前工作的決策部署,書寫企業法治建設與新質生產力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本次活動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分析和實務指導,為助推企業合規發展與法律界、資本市場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臺。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活動內容貼近企業需求,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價值,對提升企業法治意識和合規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下一步,協會還將繼續加強司法部門和律師界合作,深化“法治賦能”行動,推動企業與法治建設深度融合,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連云港市建材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