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誠,男,1985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材料學專業,民建會員,高級工程師,2022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現任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
于誠先后主持了國家與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項目5項,參與了國家、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6項,其中“三峽工程大壩混凝土關鍵技術與應用”“高性能預制樁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水泥基材料性能跨尺度傳遞機理與強韌化調控”等5個項目分別獲得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硅酸鹽學會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和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預制構件專用外加劑方面,他揭示了混凝土流動性時變行為導致的離析泌水影響管樁混凝土強度、余漿等共性技術問題本質,開發了管樁專用外加劑,性能達到國內標桿水平;提出了分階段、多位點的水泥礦物早期水化激發方法,開發了有機無機納米雜化早強材料,實現了隧道盾構管片、高鐵軌道板、PC構件混凝土的低能耗免蒸養制備;提出了管片混凝土早期流動性需求模型,開發了基于堿響應吸附/釋放的管片混凝土專用外加劑,有效解決冬季管片塌模變形與外觀氣泡協同調控難題。
在低碳膠凝材料開發與應用方面,他完成全球首次規模化懸浮煅燒高嶺土尾礦的試生產工作;揭示了煅燒高嶺土尾礦-石灰石低碳膠凝體系宏觀性能與微觀結構演變規律,建立了針對低碳膠凝體系的流變、力學、耐久性能協同提升技術;采用煅燒高嶺土尾礦、石灰石粉和普通硅酸鹽水泥與普通地材制備了低碳混凝土。
其成果均在國內大型企業或重大工程中應用。先后發表SCI/EI論文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還代表中國水泥混凝土行業參與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低碳水泥白皮書的討論與撰寫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