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針對"批建產能錯配"這一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頑疾,正在迎來史上最嚴厲的整頓行動。市場監管總局最新發布的《水泥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企業必須在2025年底前完成產能整改申報工作。這一政策首次將政府批復產能明確納入生產許可的核心要件。與此同時,中國水泥協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反內卷""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意見》也對企業提出了嚴格要求,必須核查實際產能與備案產能之間的差異,并在限定時間內補齊相關手續。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出臺,標志著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了新的關鍵階段。
產能錯配問題凸顯行業深層矛盾
備案產能與實際產能長期不符的現象,已經成為水泥行業的沉疴痼疾。這種錯配不僅嚴重擾亂了水泥市場的正常秩序,更加劇了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態勢。近年來,在需求收縮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沖擊下,水泥行業的產能利用問題愈發突出。
當前水泥行業面臨的核心矛盾,集中體現在需求急劇下滑與去產能力度不足之間的嚴重失衡。水泥需求已經跌破平臺期,進入了快速下滑的通道。2024年的下滑幅度接近10%,預計2025年的降幅雖有所收窄,但仍將維持在5%至8%的區間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熟料產能超過18億噸。加上超產熟料的實際產能,總量已經突破20億噸大關,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日益嚴峻。
受量價齊跌等多重因素的持續影響,水泥行業新增產能出現了明顯的收縮態勢。
政策市場雙輪驅動推進行業整合
面對產能過剩的嚴峻挑戰,水泥行業正在探索通過市場化手段與政策引導相結合的方式來化解矛盾。去產能的關鍵在于如何平衡供需關系,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行業自律水平。這需要市場與政策形成雙向合力,企業主動減去低效產能,市場自然淘汰虧損企業,同時頭部企業加強溝通協作,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價格穩定。
水泥企業普遍認為,解決產能問題的根本出路仍然在于推進行業整合。考慮到水泥產品銷售半徑較短的行業特性,如果能夠出臺企業間吸收合并的支持政策和相關法規,鼓勵同一區域內企業進行并購整合,將有望加快各省域區域內水泥生產企業集中度的提升,最終實現行業的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自2024年底以來,水泥行業的并購活動明顯提速。冀東水泥擬投入4.28億元收購恒威水泥及其關聯企業股權。金隅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計劃以3417.84萬元收購宏鵬商砼90%的股權。華新水泥則接連披露重大海外收購計劃,擬斥資約8.38億美元收購尼日利亞水泥資產,同時投入1.866億美元收購巴西四家骨料工廠。最新的案例顯示,6月25日晚間西部水泥發布公告,擬以16.5億元的價格將位于新疆的水泥及相關資產出售給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明確表示,在需求走弱、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水泥行業將迎來重要的整合窗口期。公司將在合適的時機,按照"有市場、有資源、有回報"的嚴格標準,從完善國內市場布局的角度出發,在行業集中度較低的空白市場等區域,擇機推進優質并購項目,構筑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
來源:數字水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