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字水泥網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問題采訪了中國水泥協會孔祥忠秘書長,請他就水泥行業淘汰落后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現整理發表。
數字水泥網:孔秘書長,最近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日前發布水泥行業報告稱,嚴格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的各省(區、市)淘汰落后水泥產能1.5億噸計劃,督促檢查各地淘汰落后水泥執行情況,用好財政補助資金,徹底拆除落后水泥裝備,防止死灰復燃。就這個消息想請你談談看法。
孔秘書長:“十一五”期間,我國總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3.3億噸,2011年公示將淘汰15327萬噸水泥落后產能,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這其中涉及帶有水泥窯的企業產能約0.81億噸,水泥粉磨站產能約0.72億噸。這為去年下半年投產和今年陸續投產的大型干法生產線產能的釋放提供了一定的市場空間。
數字水泥網:請談談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必要性。
孔秘書長:1、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是中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內容,是加速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之一;2、是改善環境保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的需要;3、對提升水泥行業勞動生產率又好處;4、也是水泥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最終還是市場發展的需要。水泥工業是資源和能源消耗型產業,較為適宜大規模生產,大企業更能較好地去主導市場,為行業帶來效益。從國家利益來說,更能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在中國經濟發展現階段,資源、能源、環境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淘汰落后產能是解決瓶頸的因素之一。對于地方政府,淘汰落后產能可以騰空新的環境負荷指標,用于新的產業的發展。
數字水泥網:水泥落后產能的表現在那里?
孔秘書長:我想,落后產能的界定是一個動態的指標,首先必要的經濟規模是一個原因,年產30萬噸與年產200萬噸規模的水泥廠,或者年產30萬噸水泥粉磨站與年產100萬噸的水泥粉磨站,用人數基本是一樣的,勞動生產率就大不一樣了;尤其是生產水泥熟料的小企業有沒有自己的石灰石礦山也是一個原因,沒有自己的礦山資源,石灰石勢必“民采民運”,怎么能保證石灰石資源的綜合利用呢?落后企業的能源消耗、環境保護也有問題。一些立窯企業人士喜歡拿先進的技術指標與新型干法水泥比,但我們是否將能源消耗、產品質量等邊界條件都統一了呢?噸產品的上交稅費是否一樣呢?
淘汰落后水泥產能也不僅僅指立窯廠,小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也有落后產能,也要淘汰的。在浙江,新型干法生產線日產1000噸的,乃至2000噸的也有自行停產淘汰的。決定因素是市場競爭力,政府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只是推手,加速了這種淘汰的過程。
凡事不能百分之百,我們說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可能是指當前應該淘汰的企業98%都淘汰了。中國這么大,東西部經濟差異、地理交通不同,個別地方存在一點小企業也是難免的。但必須是環保達標。能否長期生存就要看市場了。
數字水泥網: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阻力在那里?
孔秘書長:市場淘汰是無情的,政府要你淘汰是傷感情的。就企業家來講,我這個企業只要能生產就能賺錢;小企業多為改制后的私人財產,關閉后是有一定的經濟損失,需要有人來補償;這些小廠長期以來對當地政府是有一定貢獻的,有一些人是對企業的情感,也有一些人是利益的缺失。
好在政府對落后產能的淘汰是漸進的,是有財政補償的;我們的絕大多數企業家也是講大局、明事理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已聚集了三方面的合力:政府政策引導、企業主配合支持、大企業的市場推進。應該說壓力有限。
數字水泥網:站在行業協會的角度,怎樣才能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工作?
孔秘書長:如果說淘汰落后產能有阻力、壓力大,倒不如分析一下,我們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還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在去年和今年水泥市場向好的地方,卻有部分淘汰后的企業還在繼續生產,這就是我們淘汰工作不徹底。
我個人認為,對淘汰企業的窯和磨機要有人監管拆除,做出登記,國家對淘汰落后工作要有檢查。
淘汰的企業應收回生產許可證,轉產大型粉磨站的,可以重新核發許可證。補償費用應公示,便于公眾監督,防止在補償費用上的腐敗現象。應吸收省級水泥協會和當地大企業代表,與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監督隊伍,建立淘汰落后產能的監督機制等。